牛欧欧:近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称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。自2023年1月8日起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将从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,其原则和目标中就包括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”。
这一重大调整意味着,在制度程序上确认了新冠病毒在当前对人体危害程度较小,也意味着受新冠病毒影响3年有余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逐步回归正轨。
但目前市场却没有恢复预想中的活力,短期内反而还掉头下跌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① 恢复需要“缓冲期”,受伤情绪待修复
受疫情冲击,叠加美联储加息、海外地缘冲突等多种负面因素影响,市场震荡许久,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明显,对市场的不信任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,使得部分投资者更愿意继续观望,对政策的消化需要一定时间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国家统计局,2012.10.31-2022.10.31
从近10年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看,疫情发生以来,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,今年3月的“疫情反复风波”后,下降明显,信心的修复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以日本市场为例,2022年3月21日全面解除了“防止蔓延”的重点措施, 3月底到5月初,日经225指数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下调后才迎来了第一轮攀升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2022.3.17-2022.12.7
② 行业板块调整有先后
政策对不同板块的影响有别。根据美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防疫政策优化后的情况显示,率先受到刺激反弹的通常是消费相关板块,可能来自于疫情下积累的消费需求的短期释放,如食品饮料、电器、旅游、医疗等;
随后是成长性强的行业,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反弹,采取“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”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,如采取降准、发行货币、公开市场买入债券等操作,效果显现,部分企业成长加快,如信息技术等行业板块;
最后是随着市场周期变化的周期行业,顺应市场的扩张而发展,如地产、煤炭、公共事业等。
A股12月以来涨幅排名前十的行业数据显示,消费板块涨幅居前: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申万一级分类,2022.12.01-2022.12.26
当然,后续国内市场的板块轮动规律是否会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一致,还尚待验证。
③ 确诊数爬坡阶段带来短期阵痛
虽然中长期来看,后续国内经济摆脱疫情影响的预期会有望提升,但是道阻且长,短期内国内疫情确诊数还在持续增加,部分企业的经营受阻,部分居民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,也带来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短期犹疑,并且由于疫情的冲击往往会持续数轮,疫情受损领域的复苏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不过目前,各省市已开始逐步推进复工复产,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地铁客流强度为例,防疫政策放开后客流强度明显受到影响下降,但已开始呈现了上升恢复的趋势,感染带来的影响在逐步消退。
数据来源:同花顺iFinD,2022.11.01-2022.12.27
牛欧欧:很多朋友在苦恼近期市场不涨,同时也有人在想要不要先赎回基金躲过这一波。欧欧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,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焦虑,可以对照以下几点看看是否需要赎回:
① 持有基金的逻辑是否改变
行业逻辑是否改变:如果前期看好基金的中长期发展机会,看好基金所投资的行业布局,并且在“乙类乙管”后也并没有改变,反而中长期还有利好的趋势,那么建议继续持有。
基金经理言行是否一致:也有朋友当初选择某只基金是因为认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,这需要观察他/她言行是否仍然一致。目前正值年末,已临近四季报推出时间,不妨耐心等待数日,提高对短期市场的调整的忍耐度。
② 赛道基金/单一风格是否重仓过度
近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基金组合,如果在某一行业、风格上配置了过大比例,可以适当调整,分散风险。
单一行业风格配置比例过高,虽然在行业上涨、风格占优时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,但在下跌时,往往也会因为风险集中而带来较大的损失。因此,在单一行业上配置适量即可,要注意分散风险,平衡收益。
③ 检验风险承受能力是否改变
当个人收入或支出发生重大变化时,风险承受能力也会改变。如果确定短期的市场震荡仍在风险承受范围内,欧欧认为割肉离场或许并不是最好的解法。
目前市场经历前期的多轮调整后,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的区间。中国基金报今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:用户在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(PE)低于近五年30%分位时开启的定投,盈利占比超70%,平均收益率超8%。对于中长期坚定看好的行业或基金产品,在下跌后分批定投,可以分摊买入成本,降低持有风险。
来源:5月25日中国基金报《公募基金投资者定投洞察报告》。
最后,一起和欧欧期待2023年春天的到来吧!
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